找到相关内容2997篇,用时5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冯学成:《中庸》要第四讲

    至小无内,谓之小一”。大,则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容纳;小,则没有什么办法加以剖析。以前总有人孔夫子的哲学思维太狭隘,不如老子、庄子的哲学思想和范畴那么宏大,但是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孔子的哲学思想和范畴还是非常...李康在《运命论》中有云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;堆出于岸,流必湍之;行高于人,众必非之。”人们常常“枪打出头鸟”,如果太过冒尖,自然就会很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。这是自古以来,中国社会的特点之一,总有人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392106.html
  • 冯学成:《中庸》要第一讲

    通过什么来表现呢?有人通过春夏秋冬来表现,春秋两季温度比较适中,夏季偏热,冬天则偏冷。我们人的情绪有时是平常心,平平静静的,有时是比较激动,有时则比较沮丧。社会的发展有时比较稳定,有时比较高速,有时...   冯学成:《中庸》要第一讲   前面我们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,就《菜根谭》进行了一些选讲,如果我们直接去翻看四书——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,可能有不少人会感觉到很空洞,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392108.html
  • 禅风熏染中的心态

    佛学方面,苏轼主要是以禅宗的“一念清净”,“无心于物”的观念来淡化客观环境的困窘。当然,华严宗的“理事无碍”、“事事无碍”的“一真法界”观,庄子的“齐物论”,也都被他拿来当了忘忧的萱草。有人,苏轼思想...“不真”,也就是“假有”。因此,即不能执于“有”,也不能执于“无”,而是“非有非无”。这就是所谓“破除两边”的“双遣”方法。僧肇:“有其所以不无,故虽有而非无;有其所以不无,故虽无而非无。虽无而非无...

    张晶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692118.html
  • 一念之间(中)

    。因为,那是最不智的人! 生:遇人不淑,该如何? 师:自认对方不能改变者,您当“离开”;自认可以改变对方者,您当“感化” 。有人,爱情是盲目,指的就是:迷失自己,被人所...感受,并非在享受生活 。其实人要生存是很容易的,是我们把它变得太困难! 生:此话怎么? 师:我用三句话来比喻: 第一句-有“饭吃”就好。 第二句-有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03192391.html
  • 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星云大师

    寺院到会堂,星云大师堪称此中大者。   有人评论:“星云大师在海内外推动的‘人间佛教’,是另一个‘台湾奇迹’,另一次‘宁静革命’,另一场‘和平崛起’。”  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:“当初佛陀...  佛教当然讲因果,什么因就有什么果。我们要富贵,富贵就有富贵的因果啊。有人我们吃素,我们拜佛,我们怎么没有发财?那是错误的,你拜佛、吃素,那是道德上的因果。你要发财,你要讲本领、勤劳,要有投资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台湾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10/16353692450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一)

    可知佛的肉身虽然不存在了,但常以化身度脱众生。   有人,事实不是这样的。为什么呢?如果那时佛已得涅盘实道,肉身不存在了,心意也没有了,怎么能在五道中现出化身,度脱众生,净佛国土呢?比如实在有幻师...菩萨,称为不住涅盘,不在世间,没有一定之相,以种种方便,度脱众生。   可能有人,这样的菩萨,不再实生,现在受勤劳辛苦,不过心中没有各种烦恼祸患,因此并未奋发图强,所以功勋是很少的。应该回答: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7.html
  • 解脱大乘天论—兼谈玄奘法师的大乘菩萨行

    平时是不可以自我表白和显露的,尤其是在当时,众多的阿罗汉都修小乘,惟独阿夷哆这样,会有人不理解,故:   3、于是。世尊诃尊者阿夷哆曰。汝愚痴人。应更一死。而求再终。但毕竟阿夷哆的是事实,故佛陀重...南方宝生佛之净土,北方不空成就佛之净土,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,兜率天兜率内院弥勒净土,还有《维摩诘经》中提到的距此四十二恒河沙的众香佛国,密宗还有时轮金刚的香巴拉净土等。或有人,诸佛净土是化生的,...

    王惕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293684.html
  • 从《楞伽经》看佛教的语言文字观

    ,什么叫做涅槃呢?罗睺罗·化普乐教授认为,运用语言文字永远也不可能解释清楚。他:   你要问:可是什么是涅槃呢?为了答覆这个十分简单而自然的问题,已有人写了好几部书了。可惜这些书不但没有把问题解释...文字若有若无,是根本不可得的。因此惟有不囿于语言文字,才能知道如来的旨意。大慧,如果有人如来演说囿于文字之法,那便是妄说。因为佛法是离文字相的。因此大慧啊,我等诸佛及诸菩萨,不一字,也不回答一字。...

    李恕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593692.html
  • 宗教研究的心理学视角:历史、理论与方法

    形成集体无意识的结构性要素。个人通过宗教与原型发生联系,最后走向成熟。他认为,宗教揭示人的心理工作机制。有人荣格把宗教教条地心理学化,也有人认为是分析心理学使人能理解到真正的宗教生活,而又没有用因果...帕森斯和琼特佩斯认为,从根本上,在心理学与宗教的互动中,所有解释性的研究都可以归到“宗教心理学”这个知识领域。   三、宗教心理学的三大传统   1880-1930年这段时期之所以在宗教心理学史上...

    陈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3793785.html
  • 虚云禅学思想研究

    参禅决不能成功,如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,乃必然的道理。用功办道,还要注意持戒,戒是无上菩提之本。因戒可以生定,因定才可以发慧。或云六祖“心平何劳持戒,行直何用参禅!”虚云反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?如有人...脱生死的佛法。有人,禅宗是顿超的,念佛持咒是渐次的,是的,但这不过是名相上的差别。实际上是无二致的。六祖大师:‘法无顿渐,见有迟疾。’我认为佛的每个法门,皆可修持,你与哪一法门相宜,便修持哪一...

    伍先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594105.html